中心(原廣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檢驗檢疫技術中心)簡稱IQTC, 廣州海關下屬實驗室,承擔著廣東地區大部分出入境產品的法定檢測任務、各類委托檢測任務和科研任務。
2020年,國家相繼發布《關于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見》及《關于扎實推進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》(俗稱“禁塑令”),禁止、限制對塑料制品的使用。為便于實際操作,禁塑令對2020年底涉及禁限的部分品類,設定細化如下:
1. 厚度小于0.025毫米的**薄塑料購物袋
2. 厚度小于0.01毫米的聚乙烯農用地膜
3. 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
4. 一次性塑料棉簽
5. 含塑料微珠的日化產品
6. 以廢物為原料制造塑料制品
7. 不可降解塑料袋
8. 一次性塑料餐具
9. 一次性塑料吸管
塑料制品的完全降解是一個復雜的物理、化學、生物過程,一般來說,塑料制品先在受到熱、氧、微生物等作用時,會首先變薄變脆,接著崩解成細小的碎片,此時高分子長鏈會斷裂成低聚物小分子,然后低聚物小分子被微生物進一步分解,將其中的碳從**態向無機態轉化(礦化),并終轉變為二氧化碳(CO2)或/和甲烷(CH4)、水(H2O),這個過程被稱作終生物分解。
因此目前塑料降解性的檢測方法,主要是通過收集或測量材料終生物分解過程中產生CO2或/和甲烷(CH4)的累積量,并通過檢測材料中總**碳的初始含量來計算其釋放CO2或/和甲烷(CH4)的理論值,將二者的比值作為該塑料的生物降解率。
定義
生物降解塑料,是指在自然界如土壤和/或沙土等條件下,和/或特定條件如堆肥化條件下或厭氧消化條件下或水性培養液中,由自然界存在的微生物作用引起降解,并終完全降解變成二氧化碳(CO2)或/和甲烷(CH4)、水(H2O)及其所含元素的礦化無機鹽以及新的生物質(如微生物死體等)。 要注意的是,每一種生物降解材料,其降解都需要一定環境條件,如果在不具備降解條件尤其是微生物生活條件下,其降解會很慢;同時,也并不是每一種生物降解材料在任何環境條件下都能夠快速降解。因此,對待生物降解材料,應該從其環境條件出發,結合材料本身結構等進行分析判定其是否為生物降解材料。
塑料被稱為人類20世紀偉大的發明之一,但也被視為爭議的發明。塑料在給人們生活帶來較大便利的同時,也因人們不合理處置而給生態環境帶來越來越難以承受的壓力。據統計,到目前為止**每年產生的塑料垃圾總量**過3億噸,而且還在以每年約8~12%的速度增長,其中有約800萬噸被直接排入海洋,到2050年為止,海洋中塑料垃圾的總量將**過海洋生物的總重量。傳統塑料在自然界中降解速度較慢,需數十年甚至數**才能完全自然降解,這給海洋、生態環境乃至人類健康帶來嚴重影響。
為解決塑料垃圾帶來的環境問題,2008年6月1日,我國在全國范圍內正式實施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制度(又稱“限塑令”),禁止生產、銷售、使用厚度小于0.025毫米的**薄塑料袋。
實驗室認可的檢測方法
檢測方法
GB/T 19277.1-2011(判定標準:GB/T 28206-2011)
ASTM D 5338-15(判定標準:ASTM D6400-19)
ISO 14855-1:2012(判定標準:EN 13432:2000)
廣東杰信檢驗認證有限公司(GTIC),成立于2009年,位于高新園區天河軟件園內,是一家具有立法人資質的第三方檢測機構。公司堅持科技創新,于2015年成功進入廣東省企業培育庫,以及獲得2015年廣州市科技創新小巨人企業稱號,2017年廣東省科學技術獎三等獎,2018年獲得高新企業認定。